万博体育NBA(中国)官方网站·App Store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当自然灾害来临, 通信如何应变?

【发布时间:2021-08-09】

近日,河南郑州等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区通信网络在此次暴雨侵袭中也遭受了极大的损害,无数通信人在抗洪前线不舍昼夜,只为快速抢通网络。

几十年来,地震、洪水、暴风雪、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屡屡对通信系统造成破坏,我们不禁需要冷静思考,应急通信保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信设备容灾能力有哪些提升?当下一次灾害来临,通信又该如何应变?笔者有幸邀请到中兴通讯应急通信专家腾飞,共同探讨当自然灾害来临,通信应该如何应变?

 

笔者(以下简称“笔”):自然灾害发生后,通信网络的中断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腾飞(以下简称“腾”):在自然灾害中,通信网络信号中断主要以下几个原因:一、自然灾害破坏了供电设施,导致基站断电。一般基站断电后,应急电源会供电,但是当应急电源的电也耗尽后,基站就会停止工作;二、自然灾害破坏了连接基站的光缆等设施。导致基站沦为孤岛,无法连接通讯网络;三、基站本身被自然灾害损坏。无法正常工作。总之信号的中断的原因不外乎基站的关键配套设施出现问题,或者基站本身被自然灾害损坏。

 

笔:当自然灾害中通信网络受损时,有哪些应急通信保障措施?发挥了哪些作用?

 

腾:在遭遇自然灾害通信中断时,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通常会紧密合作,借助应急通信救援车、临时通信链路调度、通信线路快速抢修、网络拓扑重新组织&规划、无人机搭载应急基站提供应急信号覆盖等形形色色的手段,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通信业务恢复到正常。

    在本次河南防汛应急通信保障响应过程中,中国电信的“天通卫星电话”,中国移动的“无人机高空基站”在应对不同场景救灾需求时发挥了打通通信“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本次救灾中采用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是首次将固定翼无人机应用于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相比此前使用的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飞行高度稿,飞行距离远,覆盖范围大,优势明显。随着技术的发展,应急通信保障手段还会越来越多。

笔:经历了从2G到5G时代的发展,通信设备本身的容灾能力有哪些提升吗?

 

腾: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过程中,通信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从无线网络来看,随着移动通信从2G、3G、4G发展到5G,移动网络的自组织、自优化能力日益得到践行;Small cell的普及以及WIFI、无人机、卫星通信等补充手段的逐步推广;多样化、多层次、丰富性的核心网锚点部署以及核心网的按需下沉应用,使得系统容灾和应急通信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也使得移动通信成为抢险救灾的主力军。

有线网络作为最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光传送网的环网保护、多环嵌套、MESH保护&恢复技术日臻成熟;承载网/数据通信产品的重路由、源路由和分段路由机制以及路由器集群、大二层交换等方案得到广泛应用;光纤接入网尤其是光网城市、光纤到边缘山区的建设力度空前。因此,有线网络能够紧密协同移动网络,更加从容应对大面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救灾需求。

从数据中心的演变来看,Spine/Leaf组网方式的应用有效避免了网络节点的单点失效。而在金融领域至关重要的数据库已经呈现向分布式数据库演变的趋势,其各组件基于分布式架构实现多节点部署,避免单点故障;数据多副本策略及自研的数据高效同步复制技术,保障数据高可靠;系统基于金融级两地三中心容灾高可靠架构部署,在灾难情况下,灾备机房及时启动、接管现网,保障业务连续性,能够将灾难影响降至最低。

笔:面向未来,您觉得应急通信保障应该如何发展?

 

腾:在ICT时代,系统容灾和应急通信不应只关注通信网络本身,需要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和公有云巨头、大型企业网络通力合作,为容灾和应急提供海量的共享资源池,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唾手可及、瞬间实现。如果ICT资源依然是一些孤零零的岛屿,愿景则难以实现。

当前,虽然无人机在救灾中已经得到小规模应用,但面向未来,还需要形成涵盖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无人机通信、地面通信、舰船通信的立体式、多层次、端到端协作网络,彻底消除救灾和应急的瓶颈效应。

进一步讲,在“天空地海”愿景之前,“地面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云网边端一体化”可以先行,通过SDN/NFV/云化/云原生、端到端的管控和编排等技术和方案打造自愈、自优化、自主、自治的网络以及可以充分弹性伸缩的ICT资源池。



转自-36氪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