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最佳状态
Ray先森说✎
回想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没有带着领进门的好师傅,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职业培训,有的只是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才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
有时候偶尔回想这一路走来,才发现最难的时候,既不是项目推进没支持没资源,也不是空降新团队受人排挤,而是刚刚进入职场,自己完全不知道从何做起的时候,或者说,
没有办法从一个学生快速切换成职场人的职业状态。
而这中间过程中摸索和探究的心得与感悟,也变成了如今我想给职场新人写的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读者朋友中,有不少都是在校学生或者是刚刚进入职场不久的新职场人,其实和你们一样,最开始进入职场那会,我也曾迷茫过,也曾无望过。
回过头去想,我发现自己最开始进入职场最大的问题,就是:
不知道干什么。
而这个不知道干什么的抽象话题,具象化之后的最大显著特点就是:
我找不到自己的职场目标。
就像很多刚刚进职场的新人一样,可能今天领导让你打印个文件,明天又给你做个策划方案,甚至后天还让你出外勤跟下活动执行,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这种看是纷繁复杂的零碎琐事迷住了双眼,从而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好像什么都做了,又什么都不会,结果三五年过去了,去下一家面试,面试官让你说个自我介绍,你结结巴巴说了半天还没说明白。
其实很简单,那拿刚刚入职的新人来说,最紧要的是先找到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不管是“熟悉当前环境”也好,还是“做好当前工作”也好,当你的脑海里有一个确定的小目标,后面做很多事就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再做下去,也就不会出现“好像什么都做了,又什么都没做好”。
在这里,关于梳理职场小目标,我给你提个建议,可以围绕这3点做“目标管理”:
1.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指定清晰的目标,时间表也要尽量紧一点。
比如,拿上文中的“做好当前工作”来说,可以继续细分为:
“本周内看完所有的产品手册,并写出反馈意见和阅读报告;”
“周三前写好产品后期规划,并和项目总监约时间沟通反馈;”
“周五前约上级领导沟通本周工作进展,并提交你的工作心得。”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用“SMART原则”,S是目标一定要明确,M是可测量,A是可实现,R是具有实际意义,T就是要有时间限制。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确保目标表述得很准确,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一项项具体事件去细化你的目标,更好地去落地和执行。
2.目标高一些比低一些效果好,目标定高一点或难一点效果更好。
高目标并不一定是非要你一来公司就要“立下当老板”的雄心壮志,而是让你在平常的小目标上再高一点点,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那种。
只要不超过一个人的能力范围,难度越大,效果就越好
比如,3个月的试用期,有没有在2个月就提前转正,然后再围绕提前转正去做目标拆分,看看通过哪些具体执行的动作,可以完成这个小目标。
切记,不要长期沉浸在没有目标的工作中,更不要沉浸在低目标的工作中。
3.不要太在意具体目标是个人制定的,还是管理者制定的。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介意自己接到的任务太奇葩太离谱,其实讲真的,没有必要去纠结这个目标是公司大领导定的,还是你直属领导给你定的,
你只要考虑拿到这个目标之后,自己如何去分析和拆解这个小目标,而不是对目标的源头过分纠结,我见过很多职场人特别怕有任务,一有谁给他派活恨不得立马钻到地下去,要么就是对派活的人各种情绪化,千方百计找理由推脱不干。
其实完全没必要,大家都是打工人而已,拿钱干活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实际上,你完成目标的能力越强,结果越好,你在组织中的可见度也就越高,这对新职场人而言,其实是一种绝佳的锻炼方式。
如果你还在和当年的我一样,找不到自己的职场定位,每天工作也不知道做什么,建议你真的可以好好考虑下:
先给自己一个小目标,做好自己的目标管理。
让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更好更快地进入到专业的职场工作状态。
我一直记得以前有位领导和我说:
做工作就像打铁撑船磨豆腐,越是小事越要做好。
那时候,我才刚刚进入职场,总想着做点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对各种跑腿的小事自然是不屑一顾,后来事实也确实证明老领导的话没有错,很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里。
这里并不是让你拘泥于细节,而是当你进入到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里,你无法像成熟的职场老手一样快速做出判断,未知全貌,又该如何下手?
在这里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当你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你可以做这4件小事:
1.刚到新公司,你要迅速分辨出,应该听从谁的命令?
我建议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最该听你顶头上司的。
想在一个单位留给众人好印象,最关键是把手头的事儿先做好。
让你扫地,你就扫干净;让你打印文件,你就打印清楚;看似简单的事儿,重复去做,每一次都做到100分,就能重复积累你靠谱、认真、给力的职场印象。
而你的顶头上司恰恰是给你布置任务、验收任务的人,你的形象需要通过他散布出去,你的工作成果也是他来评定。
反之,你的口碑会因为他的不满成正比的减弱,而他的不满,也会在实际工作中带给你更多麻烦。
2.遇到了问题,你可以可以向谁请教?
有两种人可以请教,顶头上司肯定能请教。
除此之外,部门里比你早进来的老同事也是备选,他或者是在你之前从事你现在岗位工作的人,或者是个愿意帮助新人的热心肠。
人只要用心,就能迅速对号入座一个小集体里不同人的角色,那个最善良、最热心、做事最干练的,就应该是你最该请教的人。
3.你的职场队友是谁,他们可以如何帮助你?
我见过很多职场上独来独往的人,虽然并不能说他们有什么不妥,但是那种“有事就找你,没事对你爱答不理”的态度,恐怕真的没多少人能接受。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场队友?
比如一起被招聘进单位的新人,就可以是。无论是办理各种入职手续,还是应对各种新环境的不适,小伙伴都是和你最有共鸣的人,一起沟通,彼此鼓励,都是解压、共同进步的好方式。
但切忌,别把最隐私的,无论个人的情绪,还是公事的秘密告诉他人,哪怕是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不是一起进来的,但和你年龄相近、职位相近的,也是你的小伙伴。
甚至这些小伙伴中,有人就是你的半个师傅。
4.你不应该找谁,并且应该主动避让?
认了领导,拜了师傅,找了帮手,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对你有敌意的人,要注意规避。
人的敌意通常有两种:
① 针对你个人的,有无缘无故的,也有有缘故的,我们不展开讨论。
② 对整个世界都抱有坏心肠的,反正看谁都不爽的,也要避开。
与大多数人为善,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宗旨,但无须讨好所有人,那个很明显对你有敌对情绪的,你要远离他。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职场新人刚到一个新环境,如何从工作、社交、从和人打交道的角度去适应。
对于职场上今后漫漫无尽的征途而言,能在进入职场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打好基础,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花心思去做的事情。
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职场目标,也熟悉了周边的职场环境,那么我们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职场的最佳状态?
我知道,你肯定会说,找到自己的“心流状态”就好了。
但你应该也知道,产生心流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你必须持续地付出努力。
在这里不妨分享一下,我对于“心流状态”的3个做法:
1.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
既然心流是一种减熵的体验,你最好给自己营造一个相对简单干净的环境,减少无关信息的摄入。
如果你要工作,最好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工作场所,保持桌面的整洁,再给自己设置一段独立的时间,这段时间不要看手机,等等。你也可以使用降噪耳机、白噪音、轻音乐,减少声音的干扰,或者先做好工作梳理,保持内心的稳定。
这一步很容易理解,就我个人习惯而言,安静的环境能隔绝外在的噪音,让我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所以我一般会尽可能早的来到公司,甚至提前上班时间几个小时,开启一天的工作。
2.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难度:
这个做法是告诉你从事的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如果任务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建立秩序就会变得遥不可及。但是太简单的任务,你只用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完成,多出来的注意力就会开始分心,反而带来了熵增。
所以,你的任务最好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超出你的能力。只要你全神贯注地做就能做到,做到的同时又会有成就感。
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难度设定为掂起脚就能摸到的就最好,如果一上来就拍着胸脯说“今年先赚他一个小目标”,就属实没必要。
3.不断给自己即时反馈:
想要进入心流,你的每一步工作都要立刻带来秩序感的增加,并且被你感受到。
比如你整理一个小小的房间,它肉眼可见地变得整洁、明亮,这种反馈立刻会带来正面的体验。但如果你在整理一片巨大的废墟,工作了好几个小时,一眼望去还是瓦砾堆积如山,那你很容易就会感到挫败和放弃感。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任务,就要把目标拆解得更细,一次针对一小块,才能即时产生反馈。
你会发现,有的任务天然就会比其他任务更容易产生心流。比如外科手术、健身训练、长途跑步,环境纯粹、挑战性强,而且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所以很多跑马爱好者表示,跑步的体验会让人“上瘾”。
又比如攀岩、冲浪这种运动,也是一步接着一步,每一步都有新的挑战和愉悦。如果你正好赶上了一个不容易产生心流的任务,你可以按照这个节奏,去主动设计你的任务。
4.避免不太重要的工作:
“不太重要的工作”指的是任何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比如回复电子邮件或安排会议。
如果你让自己的日程安排由不太重要甚至有些浅薄的工作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抽出时间去做那些真正有意义的工作。
因此,你应该尽一切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浅薄工作,为深度工作腾出空间。
在职场初期你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但越往后,你就越要找到深度工作并将之作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是每一个人从校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路。
对于职场的定位和认识,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就是“成长要趁早”,当你了解了自己的职场目标,熟悉了自己的职场环境,你才会明白,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职场工作中,推开不必要的琐碎小事,让自己的状态发挥到最佳。
而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同样,也祝看到这里的你,能够在每天睁开眼的时候,在到达公司楼下的时候,在打开电脑的时候,就清楚的明白,
我今天这一天该如何度过。
-转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