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有个很多成功的人可能不会告诉你的奇怪现实: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靠的不是顺从本心。
这是什么意思?
• 大多数人会让情绪主导决策——这是人性。
• 大多数人会被“想象出来的现实”吓到——这是本能。
• 大多数人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后却失败了,会对一切都心灰意懒、沉溺不前——这是人之常情。
因此,大多数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创业者。
做那些必须做的事情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梦想,无论是创业成功还是职业晋升,很多时候靠的都不是顺其自然或遵从本心。某件事情如果让你感觉不舒服或不自然,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错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许多反直觉的技巧来让前进之路更通畅。今天的两篇短文,将从如何选择、如何获得信任、如何决策等方面分享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希望能对你的职业发展有所启发。
在职业生涯早期,Daniel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是继续留在一家待遇优厚的国际知名企业做工程师,还是加入一家充满风险的硬件创业公司?当时Daniel很想深入了解创业领域,所以当机会出现时,他仔细权衡了利弊:
• 弊端:工资将减少35%,且考虑到创业公司的特性,可能一年半后就需要另找工作。
• 好处:能获得十倍于当前的学习机会,接触到更多业务领域和行业人脉,当然还有一线创业成功的可能。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对称机会”:有风险,但潜在收益却可能远超预期。
每当面对新的机会,都要认真评估其“风险/收益比”。如果你遇到下行风险可控、上行空间广阔,且与你的职业目标相符的非对称机会,或许应该勇敢把握。这样的机会往往能让你的职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在每家公司里,总有一些项目人人都想参与,也有一些项目大家都想躲着走。那些艰巨的大项目,或是看似平凡却极具价值的项目,往往被人忽视,但这恰恰是你能够大显身手、脱颖而出的机会。
以下是几个通常竞争较少的领域:
勤奋的形式有很多种。可能是技术难度很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系统崩溃的项目,也可能是需要与多方达成共识、开无数次会议的复杂组织工作。找到那些对相关方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并且去完成它们。这样你就能脱颖而出,掌握新技能,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通常大家都忙于日常工作,创新往往被遗忘。但创新不会因为管理者简单地要求团队“要更有创新性”就自然产生。创新源于不同视角和背景的碰撞融合。
你可以深入了解整个业务的运作方式,细心去寻找可以改进之处;或者试着和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问题其实可以轻松解决。
这与创新有些相关,指的是在公司中发现或创造新的机会。通常在公司规划中,会有几个现成的项目,而那些容易、有趣的项目总是竞争激烈。你可以另辟蹊径,发掘或提出新的建议,然后再带领团队去执行。这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为你需要识别机会并获得相关方的支持,但好处是没人会与你争抢这些自己创造的机会。
还记得前面讲的非对称机会吗?尽可能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一个好机会将大大加速你的职业发展,甚至成为你探索新领域的跳板。关键是要确保这些机会与他人的目标相契合,这样你才能获得支持,创造双赢的局面。
每当你加入新的团队、项目或公司时,所有人在潜意识里都会问同样的问题:这个人是否能力出众,是否值得信任?
虽然大多数人更关注能力,但值得信赖的品质同样重要。在AI时代,部分专业能力会变得更容易获取,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将是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每当环境发生变化,你都需要证明自己既有能力又值得信任,能够把事情做成。
那要如何获得并维持信任呢?这里需要遵循一个简单的三步公式,难点在于你必须反复坚持做。缺失任何一步,这个公式都无法发挥作用:
1. 说明你要做什么
2. 付诸行动
3. 展示完成的成果
几乎所有公司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职级体系,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要求。很少有人会认真审视自己当前位置与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明确需要培养哪些技能、参与什么样的机会和项目、需要获得哪些利益相关方的支持。
更少有人会在进行了这样的诚实评估后,与相关管理者分享并寻求合作来推进职业发展——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回避不舒服的对话。但如果你不做,可能会年复一年地工作,却始终看不到想要的晋升机会。
别把命运交给运气,要主动沟通。至少你能明确自己的处境,知道晋升需要什么条件,然后才能积极努力。
事实上,你心里已经清楚要做什么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但往往当我们试图给自己建议时,所有的“想象的困难”都会挡在好建议的前面。这里给你分享一些实用技巧:
如果你陷入消极思维,比如当你想逃避负面的现实时,你其实可以反过来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现实”,从而转换思路,专注于想要的结果。
另一个来技巧是找到你真正想要什么。问题很简单:“现在你想要怎样?”
你需要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自我对话,还是“假装是在给另一位朋友提建议”,甚至可以直接寻求专业职业教练的帮助,获得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果你发现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可能是某些因素在阻碍你。那么你需要发现并设法克服这些因素。完成这些步骤后,再制定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害怕失败,这种恐惧让我们裹足不前,迟迟不敢采取行动。而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只需专注于把工作做好,而不用再去担忧“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知道了是什么在阻碍自己,就能设法克服它。所以,请一定认真分析,找出阻碍你实现目标的因素。下定了决心,心无挂碍时,你绝对会惊讶于自己的潜力。
我们会有很多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有客户购买了产品或服务、第一次网站获得自然流量、第一次收到正面客户反馈、第一次收到退款请求等等。这些新信息会为我们带来持续的刺激,会引导我们做出决策。
这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但难的是,当情绪悄然裹挟我们的大脑时,我们要能够克制住本能的冲动反应。这些冲动,其问题在于,它们有时会超越其他所有深思熟虑的规划和长期战略,往往基于有限的、短暂的或基于情绪的念头劫持你的理性思考,让你失焦于真正重要之事。
人们有时会让情绪战胜战略规划。但在职场里,你需要牢牢把握前进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是创办一家高效、盈利、具有最大长期潜力的高价值企业,或者在这样的企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你的决策应该尽可能基于事实,而不是被情感左右。
有很多人有时会执着于“出一口气”,获得自己应有的公正。
也许是有人拖欠了你们的应付款项,或者发起了不当的拒付或争议;也许是合作伙伴不诚实,因此你想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问题是:无论你是对是错,当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培育你的创业公司成长为一个蒸蒸日上的盈利实体)时,花时间和资源来执行报复计划可能都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公平,但你必须承认,这个过程其实是让你的人性本能牵制了理性,从而影响甚至耽误了前进途中更重要的事。
所以,你必须目标明确——这有时意味着要咽下委屈。你可能的确需要一个道歉,但仔细想想,它值得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的前进轨道偏离吗?
让我们用攀岩来比喻这个过程。在攀岩过程中,如果你时不时在关注自己爬了多高,甚至不断向下看,你最终要么被恐惧所困,不敢继续往上爬,要么乱了手脚,将自己陷于危险之中。
往下看不好,但太往上看也没太多好处。我们可能会因为看到还有太远的距离才到顶点,或是发现居然还有一段最难的、几乎无从下手的倒悬段,而产生那种令人迷失的体验。这样做,除了给自己制造心理障碍,没有太多额外收益。
其实,让人恐慌的,是不知道这种成功能否持续,或者不知道要往哪里前进才能维持这种成就,尤其是一切都需要你自己承担时。你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往上爬,还是到此为止,见好就收;或是什么都不做,待在原地。
但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因为我们搞错了事情的重点。就像攀岩一样,你要关注的其实就只是下一个抓手和下一处落脚点,然后借力攀登——关注下一步,而不是往下看或者往上看。
-转自36氪